眼镜王蛇

Ophiophagus hannah   Cantor
   

  1530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头椭圆形,头颈区分不明显,体型粗大,是最大的毒蛇,全长一般2—3米,最长约达6米。背面灰褐、荼褐至黑褐色,头部鳞片镶以黑边,躯干前段及中段色浅,其上具波浪状黑色横纹;躯干后段及尾部色深具窄而色浅的横纹。腹面前段土黄色,中段黄褐色具黑色横纹,后段黑色,两侧具土黄色斑。无颊鳞;眶前鳞1,眶后鳞3;颞鳞2+2(3);顶鳞之后有一对较大的枕鳞;上唇鳞2-2-3式。背鳞平滑,19(17)-15-15行;腹鳞235—265;肛鳞完整;尾下鳞前段单行,后段双行,77—95。

生物学

前沟牙类毒蛇,具混合毒。生活于平原、丘陵,亦见于海拔2100米的山区;常在水域附近、石缝或树洞发现,也能爬树。白天活动,吃蛇或蜥蜴。性凶猛,受惊时,颈部膨扁,竖起前半身,袭击人畜。产卵21—23枚于落叶下,雌蛇有护卵习性,孵化期雄蛇也留于卵附近。
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
云南、贵州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(包括海南岛)、广西

经济意义